為深入傳承紅色基因,筑牢青年理想信念,近日,青馬三班尋跡實踐團成員賈耀明前往和林格爾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尋跡英烈足跡,汲取奮進力量”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紅色場館、敬獻緬懷鮮花,在沉浸式學習中感悟革命精神。
走進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展廳內(nèi)的文物史料與場景復原即刻將人拉回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賈耀明先后參觀了“山河泣血——和林格爾的苦難與抗爭”“星火燎原——革命火種的播撒與壯大”“浴血榮光——解放斗爭的勝利與傳承”三個主題展區(qū)。玻璃展柜中,1938年八路軍戰(zhàn)士用過的帆布挎包仍留著補丁痕跡,泛黃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油印件上還能看清斑駁的字跡;墻面照片里,1946年和林格爾縣農(nóng)會會員們舉著“減租減息”標語的身影格外鮮活。當聽到講解員講述“獨臂戰(zhàn)士”李占魁在和林格爾阻擊戰(zhàn)中單手托槍阻擊敵人的事跡時,賈耀明駐足良久,在筆記本上寫下:“先烈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我們當記得為何出發(fā)。”
參觀臨近尾聲,賈耀明來到紀念館中心的烈士紀念碑前。他先輕輕整理了胸前的青馬學員徽章,隨后從隨行袋中取出一束系著藍白緞帶的白菊,緩步走到碑前獻花臺,將鮮花穩(wěn)穩(wěn)擺放好后,又細心撫平了被風吹起的緞帶。接著,他面向紀念碑肅立垂首,默哀三分鐘。默哀結束后,他繞碑一周,目光逐行掃過碑身鐫刻的237位烈士姓名,在看到“田二娃(化名)”的名字時,抬手鄭重敬了一個禮。
“以前在課本里讀革命故事,總覺得隔著一段距離,今天站在這里,才真正懂了‘英烈’兩個字的重量。”賈耀明在活動總結中說。此次實踐活動是青馬三班尋跡實踐團“紅色足跡尋訪計劃”的重要一站,后續(xù)團隊還將持續(xù)走進紅色場館,讓青年在觸摸歷史中堅定信仰,把英烈精神轉(zhuǎn)化為奮進實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