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鼓勵青少年貫徹“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內(nèi)涵,賡續(xù)紅色基因與奮斗血脈,7月28日,山東理工大學“循夢而行”暑期實踐團于齊悅國際社區(qū)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兩彈一星”精神宣講課。實踐團特別邀請了中核集團的資深員工劉勝男擔任宣講人。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被巧妙融入生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成為與“兩彈一星”精神進行深度對話的舞臺。

中核集團的宣講人以“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主題,用平實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展開講述。她首先通過一組珍貴的歷史圖片,將聽講者的思緒拉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我國科研工作者在茫茫戈壁中白手起家,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開啟了“兩彈一星”研制的偉大征程。“沒有計算機,就用算盤日夜不停地計算數(shù)據(jù);缺少實驗設備,就自己動手打磨零件;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大家憋著一股‘爭氣’的勁頭,誓要造出屬于中國的‘大國重器’。”宣講人的鏗鏘講述,讓認真聽講的孩子們與實踐團的成員們仿佛置身于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為了讓“兩彈一星”精神更貼近聽講者們的認知,劉勝男巧妙地結合中核集團的現(xiàn)代發(fā)展案例,成功搭建起歷史與當下的橋梁。她提到,如今我國核電技術已實現(xiàn)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華龍一號”等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走向世界,這背后正是“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精神的延續(xù)。“當年科研前輩們攻克的是‘有沒有’的難題,現(xiàn)在我們要解決的是‘強不強’的挑戰(zhàn),而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始終是那份對祖國的忠誠與擔當。”
課程結束后,大家紛紛交流起自己的感悟——“原來課本里提到的‘兩彈一星’背后,有這么多感人的故事,那些科研前輩的奉獻精神讓我熱淚盈眶。”“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用知識武裝自己,將來為國家發(fā)展貢獻力量。”實踐團成員感嘆道。
實踐團的成員們?nèi)虆⑴c了課堂活動,他們協(xié)助宣講人組織互動、分發(fā)資料,成為連接宣講者與同學們的紐帶。負責人表示,將宣講活動搬進課堂,是希望打破傳統(tǒng)宣講的模式,讓“兩彈一星”精神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融入孩子們的認知中。

此次“兩彈一星”精神進課堂活動,既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一次紅色精神的傳承與接力。中核集團的宣講人以彰顯著“兩彈一星”精神的感人事例與非凡成就,為臺下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洞悉歷史、汲取力量的窗口。實踐團的成員們通過這次宣講更加深刻領悟到了作為科研人員該具備的敢于挑戰(zhàn)未知、勇攀科技高峰的進取精神。相信這堂別具一格的課程,將成為社區(qū)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精神啟蒙”,亦將持續(xù)激勵實踐團全體成員在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光輝道路上,勇于擔當,砥礪奮進,以昂揚的奮斗姿態(tài),書寫不負韶華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