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針對未成年人的詐騙高峰即將到來。近來詐騙手段花樣層出不窮、迭代更新,而小學生群體心地稚嫩,易成為詐騙份子的目標,幫助孩子們構(gòu)筑起堅實的新型反詐“慧盾”不可或缺。為此,2025年7月15日上午8:30,寧波大學法學院“法律大篷車”之“反詐薪傳,慧盾護安”社會實踐小分隊走進箭港湖社區(qū),為孩子們生動講授了主題為《別想“騙”我——兒童反詐小課堂》的暑期反詐課。通過真實情景案例、知識搶答、牢記口號等方式,實踐團隊向現(xiàn)場的小學生們鮮明傳遞了反詐安全教育理念,讓反詐意識在趣味歡笑中于孩子們心間扎根。
一、質(zhì)性揭露:慧眼識騙局
“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一種看不見的壞蛋呀?”主講人鄭韻曈以問題為先導,迅速調(diào)動了小朋友們的好奇心,接著用看不見的“小偷”作引導,孩子們很快便齊聲猜到答案“是騙子!”。借著孩子們的興趣盎然,主講人對什么是詐騙作了初步解讀。詐騙就是壞人利用假話和騙術(shù),利用小朋友們的善良,偷走孩子們或者爸爸媽媽的錢、東西,甚至私密信息,給孩子們打下認識基礎(chǔ)。在接下來的熱身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活動設(shè)置生活中的常見情景模擬讓孩子們辨識,伴隨著“是好人!”“是騙子!”的齊聲回答與小伙伴間的悄悄討論,想必現(xiàn)場的小朋友們已經(jīng)對詐騙有了初步警惕意識。
隨后,主講人具體介紹了游戲詐騙、電話手表詐騙、愛豆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等四種較頻發(fā)的詐騙情形,并加入通俗易懂的趣味視頻,每種情形都引發(fā)了孩子們的熱烈討論與積極舉手發(fā)言,小朋友們紛紛“拿起放大鏡”,挖掘不同情形下騙子們的蛛絲馬跡。在小朋友們特別關(guān)注的游戲詐騙環(huán)節(jié),聽到騙子會以游戲賬號特別厲害為由提出交易時,一名小朋友驕傲地說道“賣我再厲害的游戲賬號我也不會上當!”,帶動了周圍小朋友的活躍氣氛,主講人連同小朋友們一起為他的反詐意識點贊,F(xiàn)場氛圍熱烈,互動井然有序,歡聲笑語不絕。
二、套路理解:打破思維誤區(qū)、有效應對
主講人在解析為什么會被詐騙時,巧妙地從騙子的視角入手,總結(jié)了三點詐騙“踩坑”原因,更容易讓孩子們切身理解到什么樣的情況下自己會是“詐騙分子眼中的小肥羊”。一是貪小便宜;二是輕信陌生人;三是泄露秘密,有以上任意一種情況都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緊接著,主講人提出兩大認識誤區(qū):“穿戴整齊、帥氣漂亮、和藹可親、年紀大的一定是好人嗎?壞人一定是中年男性,把壞字寫在臉上嗎?”通過講解,小朋友們理解了現(xiàn)實生活不像動畫片,騙子不分年齡、性別、面容和穿著。在破除了孩子們?nèi)菀桩a(chǎn)生的誤區(qū)后,主講人教大家如何應對騙子的慣用伎倆。在面對假裝求救、偽裝身份、威逼利誘等伎倆時,小朋友們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辨別,并且主動提出尋求家長、老師、警察叔叔的幫助,展現(xiàn)出豐厚的反詐意識與學習成效。
之后,主講人準備了趣味口號與大家齊聲朗讀:“南瓜冬瓜和西瓜,不做被騙小傻瓜”“烏雞土雞大公雞,聽到轉(zhuǎn)賬就掛機”“桃子橙子車厘子,小心狡猾的騙子”“草莓藍莓蔓越莓,小心詐騙聽到?jīng)]”。小朋友們在感受朗朗節(jié)韻的同時,也將在心中深植反詐意識。
三、互動搶答:成果檢驗
在最后的知識小測驗環(huán)節(jié)中,小朋友們更是搶爭先、巧回答,迎來互動的高潮。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逐一化解反詐問題,“陌生人找你借電話手表怎么辦?”“不借給他,讓他找其他大人幫忙,我還是小孩子,萬一他還是人販子呢。”小朋友們不僅回答準確,還做了知識上的延伸聯(lián)想,防范意識扎實。實踐團隊的成員也為積極參與回答互動的小朋友們分發(fā)小禮品,鼓勵小朋友們的提高防范意識,牢記反詐知識。
四、活動總結(jié):生動課堂,“慧盾”守護暑期平安
這次活動通過互動問答和情景模擬相結(jié)合的方式,不僅讓孩子們系統(tǒng)學習到防詐反詐知識,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更通過趣味宣講方式讓孩子們找到興趣點,加深知識印象,提高宣講普法效果。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以防范意識為“慧盾”,以反詐知識為“慧眼”,守護好自己,也幫助家長,傳遞反詐力量。
寧波大學法學院“法律大篷車”之“反詐薪傳,慧盾護安”小分隊仍會繼續(xù)發(fā)揮青年力量,講好普法故事,在社會中傳遞反詐安全意識薪火,抵御不法詐騙侵擾。愿每一個家庭都能遠離詐騙陷阱,共享平安時光!
文字:方成 賈夢爾
攝影:黃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