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文化根脈,助力非遺傳承
朝夕實踐隊深入江夏區(qū)文化館:探尋文化根脈,助力非遺傳承
7月7日,朝夕實踐隊全體隊員在隊長的帶領下,前往江夏區(qū)文化館開展為期一天的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認知-實踐-反思”為主線,通過參觀學習、實地操作與總結反思,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江夏文化的深厚底蘊,還親身參與了文化服務的具體工作,收獲頗豐。
上午8:10,實踐隊從學校出發(fā),于9:00準時抵達江夏區(qū)文化館。稍作休整后,隊員們于9:20開始參觀文化館二樓的展區(qū)。展區(qū)分為“江夏歷史脈絡”“民俗風情集錦”“非遺技藝傳承”“當代文化發(fā)展”四個主題區(qū)域,為隊員們呈現(xiàn)了一場文化盛宴。
在“江夏歷史脈絡”區(qū),青銅雕塑制品和古地圖拓片生動展示了江夏從古至今的行政區(qū)劃變遷,隊員們駐足觀看,不時記錄細節(jié)。“民俗風情集錦”區(qū)則讓大家領略了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通過“中秋模擬”“端午聚龍舟”等活動的介紹,隊員們對江夏的民俗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一段“牌子夜宴”的視頻片段更是將民間藝術的獨特韻味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非遺展區(qū)是隊員們最為關注的區(qū)域。在這里,他們向講解員詳細請教了“紙坊燈籠”的竹篾編織技巧,并認真記錄了相關文化要點。非遺技藝的精湛與傳承的不易,讓隊員們深感敬佩。
11:00至13:30,文化館的培訓老師帶領隊員們熟悉了各功能教室,包括舞蹈室、書法室、繪畫室、民樂室及綜合活動室。老師詳細介紹了每間教室的功能定位與設備使用規(guī)范,隊員們則分工協(xié)作,有的記錄設備參數(shù),有的學習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還有的整理教室管理細則。
下午14:00,實踐隊協(xié)助工作人員開展特長培訓班活動。隊員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設備調試,有的引導學員入場,還有的協(xié)助老師準備教學材料。從舞蹈室的把桿數(shù)量到書法室的桌椅排列方式,再到繪畫室的顏料存放位置,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文化服務的嚴謹與細致。
一天的實踐活動結束后,隊員們進行了總結與反思。大家一致認為,此次活動不僅讓他們突破了書本知識的局限,更直觀感受到了江夏文化“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具生活煙火氣”的獨特氣質。通過對3項非遺技藝的深入了解,隊員們對文化傳承的現(xiàn)狀與意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朝夕實踐隊隊長表示,此次江夏區(qū)文化館之行是團隊實踐的重要一環(huán),未來將繼續(xù)開展類似活動,為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貢獻力量。隊員們也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文化服務與非遺保護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xiāng)”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xiāng)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jié)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zhèn)云盤社區(qū),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