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韻”突圍實踐團尋根鑄魂:以青春腳步丈量樓塔鎮(zhèn)紅色文脈
來源: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小學教育本科242班彭暢
資料梳理:構建雙主線框架
7月30日-8月,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在蕭山區(qū)樓塔鎮(zhèn)大同二村完成實地調研后,隊長立即組織成員集中梳理調研資料,通過分類整理訪談記錄、影像素材和文獻資料,初步構建起“紅色文化傳承”“古韻文脈活化”雙主線框架,深入探索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突圍之路。
文化印記:重溫實踐文化體驗
團隊在調研結束后對第一手資料展開系統(tǒng)梳理:在樓塔記憶館,實踐團成員現(xiàn)場觀摩手藝師傅制作龍的過程,竹篾編織的龍身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民間工藝的精妙;傳藝館內(nèi),傳承人以笛、簫、二胡合奏,國家級非遺“細十番”的雅樂如清泉流淌,讓成員們直觀感受到明代宮廷音樂與民間藝術結合的魅力,一張張珍貴的合影也定格了代際對話的動人瞬間。隨后團隊參觀了樓曼文紀念館,成員們仿佛同這位矢志報國的革命女性進行了一次直抵心靈的跨時空對話,深刻領悟信仰的力量,未來更將躬身投入實踐,貢獻青春力量。而樓英紀念館,綿延七百年的中醫(yī)藥世系與莊重的“樓英祭”民俗,彰顯著先賢濟世智慧生生不息的韌勁。
實踐意義:注入活力,助力文化“破圈”
本次實踐以“紅韻”為軸,巧妙串聯(lián)起非遺技藝的活態(tài)傳承、革命精神的當代回響與中華醫(yī)藥的惠民之道。青年學子通過零距離觀摩、沉浸式對話與深度調研,真切體悟到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其足跡所至,不僅為樓塔文旅注入青春視角,更通過扎實的傳播實踐讓傳統(tǒng)“破圈”——活動全程被多家媒體報道,“紅韻”突圍實踐團為大同二村發(fā)展注入青春活力,讓更多人注意到樓塔鎮(zhèn)所蘊含的獨特而深厚的紅色文脈。
當革命紅與非遺彩在樓塔的土地上交織生輝,“紅韻”突圍實踐團以青年視角完成了對地方文脈的一次深情叩訪與活力傳遞,對融合非遺文化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基地具有重要意義。這場知行合一的旅程證明,深入鄉(xiāng)土既是青年認識中國的必修課,更是傳統(tǒng)文化突圍煥新的關鍵路徑。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