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本應是孩子們汲取知識、快樂成長的凈土。然而,校園霸凌的陰影卻可能悄然侵蝕這份純真。為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筑牢校園安全防線,8月10日上午10時,寧波大學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法治和諧號”之“典亮生活,法護萬家”小分隊成員們,懷揣著法律人的責任與關懷,走進蛟川街道東信路社區(qū)三樓會議室,為社區(qū)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主題鮮明、內容生動的“反校園霸凌”普法宣講活動。

宣講進行時:識霸凌、明法理、勇應對
認清“霸凌”的真實面孔
宣講伊始,宣講員并沒有急于拋出晦澀的定義,而是俯下身,用孩子們熟悉的日常場景打開了話題:“有沒有同學被起過難聽的外號,心里特別難受?”“有沒有感覺一群小伙伴突然就不理你了,讓你很孤單?”“或者在手機上看到自己的照片被發(fā)出去,下面還有不好的評論?”會議室里,不少小朋友默默點頭,有的小聲議論起來,顯然戳中了他們的心事。宣講員趁熱打鐵,鄭重地告訴大家:這些看似“小事”、“玩笑”的行為,很可能就是披著偽裝的校園霸凌!
那么,真正的霸凌是什么?宣講員用一把“看不見的鈍刀子”作比喻,清晰地劃出了它的三個致命特征:
01它不是偶然的“過火”,而是持續(xù)不斷的傷害——可能連續(xù)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重復發(fā)生,像陰影一樣籠罩著受害者。
02它充滿了故意的惡意——霸凌者明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你痛苦、害怕、難堪,卻依然故意為之,以此為樂或顯示力量。
03它建立在力量的不平等之上——常常是一個人面對一群人的圍攻,或是身體更強壯、更受歡迎的孩子欺負相對弱小、孤立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識別霸凌的“變裝秀”,宣講員列舉了它常見的“面具”:肢體暴力,言語辱罵,故意孤立,網絡暴力,甚至家庭中過度責罵造成的權利侵害,F(xiàn)場,孩子們聽得十分專注,有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緊接著,宣講員直擊孩子們心中常見的困惑和誤區(qū),用堅定的聲音傳遞關鍵信息:不要他們只是鬧著玩,是我太敏感。你的感受就是最重要的報警器,沉默更是霸凌的幫兇。
只有幫助孩子們擦亮眼睛,破除迷思,才能讓他們明白:識別霸凌,從正視和尊重自己的感受開始。只有認清了傷害的真面目,才能拿起武器保護自己。

筑牢《民法典》的堅實盾牌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們并非孤立無援,《民法典》就是守護他們最有力的法律武器。宣講員向小朋友們深入淺出地揭示了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賦予他們的強大保護:
無論是被惡意起侮辱性外號、遭受嘲笑、孤立排擠,還是在網絡上被散布謠言、泄露隱私,這些傷害心靈和名譽的行為,都侵犯了法律賦予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權!睹穹ǖ洹穲詻Q為孩子們撐腰,對這種無形的暴力說“不”!
任何形式的推搡、毆打、踢踹等身體傷害,都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底線!睹穹ǖ洹穱栏癖Wo孩子們的身體權和健康權,確保他們在校園里的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如果心愛的文具、零花錢等個人物品被強行奪走或損壞,《民法典》同樣會保護孩子們的財產權,要求侵害者承擔責任,歸還物品或進行賠償。
宣講員特別強調,一旦發(fā)生霸凌造成損害,法律會追究責任。通常由霸凌者的家長(監(jiān)護人)承擔主要賠償責任。學校也負有管理職責,如果未能有效預防、發(fā)現(xiàn)或制止霸凌(尤其是對低齡兒童),也可能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通過講解,孩子們深刻理解到,《民法典》并非遙不可及的法條,而是觸手可及的“保護傘”和“定心丸”。它明確告訴孩子們:你們的尊嚴、安全和財產都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面對霸凌,你們擁有法律賦予的底氣和尋求公正解決的明確路徑。了解并善用這些權利,就是孩子們對抗霸凌最堅實的盾牌。

拒絕沉默,勇敢應對有方法
明確了霸凌的面目和法律的保護后,宣講進入了至關重要的行動環(huán)節(jié)。宣講員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口號,而是引導孩子們思考:當霸凌發(fā)生時,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觀者這三個角色,每個人都能做出影響結局的選擇。
對欺凌者說“不”:尊重是底線,法律是紅線!
對被欺凌者說:智慧求助,勇敢保護!
對旁觀者說:打破沉默,成為光!
明辨是非,拒絕盲從:清楚知道什么是對錯,不參與欺凌,更不起哄、圍觀助長施暴者的氣焰。
打破沉默循環(huán):不要做冷漠的看客!看到霸凌發(fā)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主動向附近的老師、保安或其他成年人報告情況,一個及時的舉報可能改變結局。
安全施援,傳遞溫暖:力所能及地幫助被欺凌者,比如課后主動陪伴、邀請他加入活動,或者簡單的一句關心。“你的一個善意舉動,可能就是他人世界里的一束光。”
潘同學總結道:構建安全的校園,需要三方共同的努力。不做殘忍的施暴者,不做冷眼的旁觀者,更不做沉默的受害者。心懷善意,勇敢行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守護自己和他人的“勇敢保護者”!

握緊法律之盾,在陽光下自信成長
活動接近尾聲,宣講員用溫暖而堅定的聲音,為孩子們送上最后的寄語與力量:“請永遠記住,你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無比珍貴的!你們值得被尊重,被善待,在充滿關愛和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成長。”她再次凝練了本次宣講的核心:
01認清霸凌:它不是玩笑,而是法律所不容忍的、會對身心造成真實傷害的行為。
02善用法律:《民法典》不是書架上的厚書,而是時刻守護在你們身邊的“超級英雄之盾”!它賦予你們保護尊嚴、安全和財產的權利,是你們對抗不公最強大的底氣來源。
03勇敢行動:保護自己,是最高級的智慧與勇氣!當你感到傷害,請毫不猶豫地舉起法律之盾,并大聲向信任的大人求助——這絕不是軟弱,而是強者的選擇。你們身后,有家長、老師、學校,更有整個法律體系構成的支持網絡。
04共建和諧:安全友善的校園,需要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學習法律,不僅是為了自保,更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邊界。從自身做起,拒絕霸凌,拒絕冷漠,做勇敢的保護者,用理解和善意照亮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潘同學發(fā)出深情而有力的號召:“握緊《民法典》賦予你們的權利之盾,勇敢前行吧!帶著這份法律的底氣,自信、陽光地在校園里學習、歡笑、成長,綻放屬于你們最燦爛的光彩!你們的身后,有法可依,有愛相隨!”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眼神里,多了幾分了然和堅定。

童言繪法意稚語啟新程
為了讓普法教育更貼近孩子們的心聲,也為了未來能設計出更符合他們需求的宣講活動,在宣講主體內容結束后,小分隊成員們精心準備了一份簡短的小問卷,分發(fā)給了在場的每一位小朋友。這份小小的問卷,不僅是一次信息的收集,更是一座與孩子們心靈溝通的橋梁。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質樸真誠的建議,將為“法治和諧號”未來的航向提供最珍貴的指引。

法潤童心,護航未來
一個小時的宣講在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和熱烈的互動中圓滿結束。本次“法治和諧號”之“典亮生活,法護萬家”小分隊走進東信路社區(qū)的活動,不僅是一次普法宣傳,更是一次播撒法治種子、傳遞溫暖力量的實踐。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孩子們對校園霸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掌握了《民法典》這把強大的法律武器,并學會了勇敢說“不”和有效求助的方法。

我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善待,都應在陽光下自信成長。握緊《民法典》之盾,知曉權利,勇敢前行,法律的溫暖光芒必將驅散霸凌的陰霾,照亮孩子們通往美好未來的坦途。寧波大學法學院學子將持續(xù)以專業(yè)之力,投身社會實踐,為營造和諧校園、法治社會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