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筑夢蘄春行 青虹閃耀童心中 —— 三江學院 “拾光者・青虹” 志愿服務團隊蘄春麒麟小學暑期實踐活動紀實
當盛夏的蟬鳴掠過蘄春縣的稻田,一群身著紅馬甲的青年踏著晨曦走進麒麟小學。自7月6日起,在嘉興向陽花公益中心的資金資助下,三江學院 “拾光者・青虹” 志愿服務團隊來到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檀林鎮(zhèn)麒麟小學,開展 “七彩假期” 志愿服務活動。這場青春與鄉(xiāng)土的相遇,如同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孩子們心中漾起層層漣漪,也讓志愿精神的光芒在鄉(xiāng)村教育的土壤里深深扎根。
在首先進行的活力運動放光彩環(huán)節(jié)中,志愿者們掌心的溫度通過跳繩傳遞給每雙稚嫩的小手,踢毽子劃出的弧線與呼啦圈轉(zhuǎn)動的光影,織就成破冰之旅的七彩紐帶。運動場上此起彼伏的吶喊,不僅是勝負的角逐,更是城鄉(xiāng)少年心靈共鳴的序曲 —— 這正是黨中央 “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 要求的生動實踐,讓大學生在與鄉(xiāng)村孩童的零距離接觸中,讀懂教育幫扶的深層意義。
當兩彈一星邂逅湖北科技體驗課
夜幕降臨時分,當兩彈一星邂逅湖北科技體驗課成為點亮夢想的燈塔。當“華龍一號”核電站的模型在投影儀上亮起,當湖北籍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故事被娓娓道來,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格外明亮。
氣球動力火箭實驗的呼嘯聲里,孩子們通過簡單易懂的實驗以小見大,感悟科學的魅力。超輕粘土捏出的不僅是火箭衛(wèi)星的雛形,更是科技強國的種子。看到孩子們把‘衛(wèi)星’舉過頭頂?shù)哪,志愿者們更深刻得理解何?lsquo;用青春汗水澆灌鄉(xiāng)村振興之花’。
匠心筑夢 讓知識之泉浸潤鄉(xiāng)土
燦爛的陽光為戶外課堂鍍上金邊。繩結課上,教練與志愿者們指尖翻飛間,平結,雙套結化作生存智慧的密碼。
羅馬戰(zhàn)車制作現(xiàn)場,竹竿與麻繩在協(xié)作中蛻變?yōu)楣コ抢鳌.斘绾蟮乃虼髴?zhàn)拉開序幕,孩子們操控著親手制作的 “戰(zhàn)車” 拋出水球,飛濺的水花里折射出 “實踐出真知” 的樸素哲理 —— 這恰是大家倡導的 “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育人理念的鮮活詮釋。
田間地頭,志愿者和小朋友們一起擼起袖子,卷起褲腿,彎下身子,尋找水波蕩漾處,探尋魚兒的身影。烈陽懸空,最耀眼的卻是大家勞動與豐收的笑容。
薪火相傳 讓精神根系深扎大地
萬眾期待的研學之旅串聯(lián)起古今輝映的文明長卷。趣味運動會上,投壺的箭矢穿越千年光陰,漢諾塔的疊疊圓環(huán)考驗著思維的縝密。
參觀李時珍紀念館
李時珍紀念館里,孩子們輕撫《本草綱目》復刻本,在 “藥圣” 嘗百草的故事里讀懂 “醫(yī)者仁心” 的傳承。這種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教育相融合的實踐,正是響應 “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號召的創(chuàng)新嘗試。
藝韻傳情·心繪華章特色音樂課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研究生羅奕玨的遠程寄語跨越山海:“你們手中的粘土能捏出火箭,腳下的土地能生長夢想。” 鼓勵孩子們書寫自己的心愿與夢想。
當 “兩彈一星中國奇跡” 手勢舞的旋律響起,孩子們擺動的手臂仿佛化作托舉衛(wèi)星的羽翼,改編歌詞里的 “火箭呼嘯” 與操場上的歡聲笑語,共同譜寫著 “強國有我” 的青春誓言。
初心不改 讓青春答卷寫在鄉(xiāng)村大地上
信紙承載著四天的感動。稚嫩的筆跡里藏著最真摯的成長。當志愿者們接過孩子們一撇一捺寫下的書信,這場愛心接力不負眾望讓善意在城鄉(xiāng)之間循環(huán)涌動。
志愿者和小朋友們舉辦篝火晚會
篝火晚會的火焰在夜幕中跳動,成為最溫暖的星辰。孩子們自信站上舞臺。踩著節(jié)拍演唱樸素的情懷,掌聲、歡呼聲與蟬鳴交織成歌。當?shù)案獾奶鹣懵^操場,當煙花在夜空綻放出璀璨星河,此刻,無私奉獻不再是抽象的詞匯,而是遞出蛋糕時沾著奶油的指尖,是為孩子擦去汗水的紙巾,是照亮歸途的每一盞手電微光。
離別的鳴笛中,孩子們揮動的小手逐漸遠去,但那些被點燃的夢想、被種下的種子,正在蘄春的沃土上悄然生長。三江學院 “拾光者・青虹”志愿服務團隊的實踐證明,大學生 “七彩假期” 活動不是簡單的支教之旅,而是用青春力量激活鄉(xiāng)村教育的 “毛細血管”,是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fā)展的生動實踐。當“新時代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誓言被鐫刻在心底時,這群青年也用實際行動證明,當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定會結出最豐碩的果實。
作者:丁佳銥
來源:三江學院“拾光者·青虹”志愿服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