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情滿楊柳。2025年7月27日,隨著一場溫馨而隆重的閉營儀式在寧夏吳忠市楊柳村落下帷幕,江蘇大學伯藜支教團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來自江蘇大學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支教團成員們,帶著知識與熱情而來,載著感動與成長而歸,在塞上江南的這片熱土上,書寫了一段關于奉獻、陪伴與希望的教育篇章。
這場跨越山海的支教之旅,其根基遠在啟程之前便已深深扎下。自2025年3月正式組隊起,江蘇大學伯藜支教團便踏上了周密而充實的準備之路。四月團隊建設,五月精研課程,六月教學準備。此外,團隊還組織了體能鍛煉、安全知識培訓、急救技能學習等,為應對支教地的環(huán)境與挑戰(zhàn)做好身心雙重準備。直到七月,支教團整裝啟程,奔赴塞上。帶著精心準備的教案、活動方案和滿腔熱忱,支教團成員于7月10日從鎮(zhèn)江出發(fā),奔赴寧夏吳忠楊柳村,正式開啟為期兩周的支教實踐。
在楊柳村小學短暫而珍貴的兩周時光里,支教團成員們將前期準備的藍圖轉化為生動鮮活的課堂與實踐。他們圍繞“拓展視野、激發(fā)興趣、啟迪心靈”的核心目標,精心設計并實施了多元化、高質量的課程與活動體系,成為此次支教最鮮明的特色與亮點。例如,組織趣味運動會及日常體育課程,將競技性與趣味性完美結合。除了傳統(tǒng)項目,更設計了“摸石頭過河”、“背對背夾球”、“集體跳大繩”等團隊協(xié)作游戲,讓孩子們在汗水中鍛煉身體,在合作中感悟團隊精神,享受運動的純粹快樂。非遺文化方面,通過動手實踐與文化講解,讓孩子們觸摸民族文化的根脈,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此外,還有文化教育,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聲律啟蒙課程。通過誦讀經典蒙學讀物、學習拼音韻律、進行趣味繞口令和詩歌朗誦,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提升普通話水平,為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7月27日的閉營儀式,是兩周支教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一場飽含深情的告別與祝福。儀式上,孩子們自信地登上舞臺,展示了在支教期間學習的部分成果:朗誦聲律啟蒙的篇目,演唱新學的歌曲,表演充滿童趣的舞蹈……每一個節(jié)目都凝聚著孩子們的努力與成長,也飽含著支教老師的辛勤付出。支教團隊長曹佳穎回顧了難忘的支教點滴,表達了對孩子們未來的美好祝愿,并勉勵他們保持好奇,努力學習。之后,支教團對對在支教期間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進行了表彰,并互贈了紀念品。小小的禮物承載著濃濃的情誼。
江蘇大學伯藜支教團此次寧夏楊柳村之行,是這支隊伍光榮傳統(tǒng)的又一次生動延續(xù)。自2016年成立以來,江蘇大學伯藜支教團已連續(xù)多年組織優(yōu)秀學子,累計派出超過一百余人次,接力奔赴貴州、山東、河南、寧夏等多個中西部省份的鄉(xiāng)村學校開展公益支教。
每一次出發(fā),都是一次青春的遠征;每一次抵達,都是一場愛心的播種。支教團成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展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心系鄉(xiāng)土、服務社會、勇?lián)姑呢熑闻c情懷。他們在艱苦條件下克服困難,將優(yōu)質教育資源帶到鄉(xiāng)村,不僅傳遞了知識,更播撒了希望的種子,點燃了無數(shù)鄉(xiāng)村孩子心中的夢想之光。他們的付出,為促進教育公平、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貢獻了實實在在的青春力量。
此次楊柳村支教的成功實踐,再次彰顯了江蘇大學伯藜支教團卓越的組織能力、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深厚的教育情懷。支教團成員們在服務中歷練,在奉獻中成長,收獲了寶貴的人生經歷和精神財富。他們教給孩子們知識,教會他們仰望星空;而孩子們純凈的心靈和堅韌的品質,也深深感染著每一位支教老師,讓他們更加堅定了教育報國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