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簡介
(1)活動背景
2025年全國兩會中,《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著重強調“要深入拓展數字技術司法應用場景,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技術輔助辦案等作用”。
為響應號召,“智法同暉”調研團以DeepSeek為切入點,聚焦其賦能刑事裁判的應用潛力與規(guī)制路徑,前往企業(yè)、社區(qū)、公檢法機關等地開展專題調研。
(2)前期準備
為確保調研活動順利開展,團隊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首先,通過多次線上與線下會議,團隊明確以“DeepSeek賦能刑事裁判的風險與規(guī)制”為核心調研目標,并細化調研內容、方法與分工;其次,成員們圍繞主題系統(tǒng)搜集眾多政策文件和學術文獻,形成萬余字文獻綜述,為實地調研奠定理論基礎。此外,隊旗隊徽、訪談問卷等一系列宣傳物料也在行前準備就緒,為后續(x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活動過程 。1)企業(yè)篇
2025年7月,團隊成員唐子涵赴陜西西安連通易祺軟件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實地調研。成員圍繞DeepSeek的技術架構、刑事裁判應用潛能及潛在風險與技術人員展開系統(tǒng)交流。此次調研不僅深化團隊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司法領域的邏輯的理解,也識別出數據質量、算法透明度及系統(tǒng)安全等關鍵技術風險點,為團隊后續(xù)探究規(guī)制路徑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2)法院篇
2025年7月-8月,團隊成員劉喆和朱佳朋分別前往山東省膠州市人民法院和即墨區(qū)人民法院開展專題調研活動。通過交流訪談和見習調研,團隊全面學習基層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并就DeepSeek在刑事裁判中的本地化部署優(yōu)勢、應用前景與風險規(guī)制問題與審判一線人員進行深入探討。法院調研不僅揭示了數字司法應用現狀,也明確了其在重大案件中的適用邊界,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重要實踐依據。
。3)檢察院篇
2025年8月初,團隊成員孫夢帆走進青島市人民檢察院,開展了一場聚焦數字檢察實踐的專題調研。借助系統(tǒng)實操、部門走訪及專業(yè)對話等多種形式,團隊深入了解“檢楓訪和”質效分析系統(tǒng)等數字工具的實際應用,同時圍繞DeepSeek在法律監(jiān)督、輔助閱卷等業(yè)務中的落地路徑與工作人員交換了意見。此次調研讓團隊既認識到人工智能賦能檢察業(yè)務的顯著潛力,也清晰看到數據質量、人才支撐與制度配套對技術深度融合的關鍵影響,為團隊后續(xù)相關研究劃出了重點與方向。
。4)基層篇
2025年8月,團隊成員孫夢帆、李思穎分別趕赴山東省臨沂市學校與威海市生產里社區(qū)開展基層調研。通過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等方式,團隊廣泛收集了學生、教師、社區(qū)居民等不同群體對DeepSeek賦能司法的看法。調研顯示,群眾肯定技術提升司法效率的潛力,但也高度關注責任認定、算法安全及權利保障等問題。這些來自基層的真實聲音,為探索技術應用與司法公正相結合的實踐路徑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活動總結 在團隊成員的通力協作下,本次暑期實踐調研活動圓滿完成。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團隊通過面對面訪談、系統(tǒng)實操與問卷調研等多種形式,全面梳理了DeepSeek在刑事裁判中的應用潛力與現實挑戰(zhàn):
一方面,凝練出“數據質量—算法透明—倫理邊界”三維風險框架;另一方面,驗證了本地部署、思維鏈等技術路徑的可行性;同時,也在算法偏見矯正、動態(tài)倫理審查及多主體責任分配等制度構建方面形成了初步共識。未來,團隊將以實踐成果助推理論研究,厘清技術落地障礙,為構建安全、可信、高效的智慧司法新格局貢獻山大學子的思考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