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橫山新四軍舊址,以志愿教學書寫“精神傳承”新篇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 通訊員 秦蔡甜
2025年7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走進橫山革命紀念展。七月的橫山,山巒疊翠,晨露未晞,似在以獨特的方式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志愿教學團隊懷揣崇敬與期許,踏入這片承載厚重革命歷史的土地,時間仿若放慢節(jié)奏,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
一、初抵舊址:在歷史厚重中叩響初心
“橫山革命紀念展”的標識醒目矗立在建筑墻體,如歷史的無聲旁白,靜靜訴說往昔可歌可泣的故事。鐫刻著“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緬懷先烈 傳承精神”的石碑,在晨光中熠熠生輝,其上關于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闡述,似利刃破霧,穿透時空直擊眾人內心。隊員們駐足凝視,輕輕觸摸石碑邊緣,冰涼觸感因熾熱信仰變得滾燙,讓每個人明晰此行意義——回溯歷史,感悟先輩熱血擔當,讓紅色基因悄然植入心間,開啟與歷史對話的序章。
二、展廳探尋:于歲月細節(jié)間解碼革命密碼
步入室內展廳,歷史畫卷緩緩鋪展。珍貴史料、圖片與復原場景交織,帶領眾人穿越到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陳列區(qū)里,新四軍第一支隊發(fā)展歷程被詳細呈現(xiàn)。從組建背景的艱難摸索,到橫山抗日活動籌備的殫精竭慮,每一步都折射出先輩在艱難時局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懈謀劃的決心。墻上歷史照片中,先輩面容堅毅,破舊軍裝難掩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黑白影像跨越歲月,傳遞當年熱血激情,讓隊員們直觀感受革命火種孕育的溫度。
一尊新四軍戰(zhàn)士銅像巍然矗立,手握鋼槍、身姿挺拔,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赴抗日前線。圍繞銅像,橫山戰(zhàn)斗的具體記載一一鋪陳,伏擊戰(zhàn)的巧妙布局、遭遇戰(zhàn)的頑強抵抗,文字與實物相互印證,生動還原激烈戰(zhàn)斗場景。隊員們駐足凝視,透過布滿歲月痕跡的舊物,瞥見先輩浴血奮戰(zhàn)的模樣,在歲月細節(jié)中解碼革命先輩們無畏戰(zhàn)斗、堅守信仰的精神密碼。
三、感悟交流:讓紅色精神照進現(xiàn)實
參觀途中,隊員們不時停下腳步交流感悟。望著先輩們簡陋的生活用具,年輕隊員感慨:“先輩們在艱苦條件下堅守抗日信念、舍生忘死,如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更要努力奮進,不辜負這份傳承。” 實踐隊員們動容表示:“新四軍精神是不怕吃苦、不懼犧牲、一心為民,新時代里,我們要把這種精神融入工作生活,遇到困難不退縮,時刻想著為群眾辦實事,讓精神傳承落地生根。”
參觀接近尾聲,團隊在舊址庭院集合。團隊負責人站在先輩曾踏足的土地上,聲音因動情略帶哽咽:“今天來到這里,是銘記歷史,更是傳承精神。新四軍第一支隊的戰(zhàn)斗歷程,是最生動的愛國教材。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鑄起精神豐碑,咱們得代代傳下去!未來,希望大家以先輩為榜樣,把愛國情、強國志化作實際行動,在各自崗位發(fā)光發(fā)熱,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話語落下,掌聲響起,紅色精神在交流中照進現(xiàn)實,成為團隊前行的指引。
四、紅色續(xù)航:將精神力量注入奮斗征程
夕陽西沉,團隊踏上歸程,橫山的余暉灑在肩頭,更照進隊員們心里。此次橫山之行,不只是簡單的歷史回顧,更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當隊員們觸摸先輩用過的物品、聆聽動人故事,那些具象的“紅色記憶”,已轉化為前行的動力源。
志愿教學團隊深知,傳承紅色精神,要讓其在新時代綻放光彩。未來,他們將把在橫山汲取的精神力量,注入志愿教學工作——把新四軍的故事帶進課堂,讓孩子們知曉幸福生活的來路;以先輩“為民服務”的精神為指引,深耕教學幫扶,助力更多孩子逐夢成長。這是革命精神的當代延續(xù),更是志愿教學團隊的使命擔當,讓紅色基因跨越代際,在奮進征程中熠熠生輝,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續(xù)寫屬于新時代的紅色華章。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