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精心組織的外出調研活動中,南昌健康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心向黨”實踐團深入井岡山市康養(yǎng)中心,積極開展實地調研與志愿服務,以實際行動弘揚井岡精神,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實地調研:洞察養(yǎng)老需求
步入養(yǎng)老機構公共活動區(qū),康復器材、書香閱讀角與手工坊成果映入眼簾。老人們或圍坐棋盤切磋技藝,或在康復師指導下專注訓練,爽朗笑聲與輕聲交談交織成溫馨畫卷。75歲的張奶奶感慨道:“這里不僅是生活照料,更是精神寄托。”這句話讓實踐團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康養(yǎng)中心作為“幸福家園”的深層價值,也愈發(fā)明晰了康復專業(yè)與養(yǎng)老服務深度融合的迫切性——唯有將專業(yè)護理融入日常關懷,才能讓老人的晚年真正實現(xiàn)“身心安頓”。
與老人座談時,隊員們專注記錄著他們對健康服務的真切期待。“希望能多開展急救知識科普和心理健康講座”、“要是能教些居家康復手法就更好了”這些質樸卻迫切的訴求,如燈塔般為后續(xù)服務指明方向。每一次實踐都承載著沉甸甸的責任,隊員們深知:唯有以行動回應期待,才能讓專業(yè)護理真正走進老人的生活,守護他們的安全與尊嚴。他們暗下決心:全力以赴,不負這份信任。

專業(yè)急救科普賦能晚年安全
午后的陽光溫柔鋪滿活動場地,一場充滿溫度的急救科普活動在此展開。實踐團學子們以專業(yè)姿態(tài)為老人示范心肺復蘇術:按壓時,他們根據(jù)老人身體狀況細心調整力度,確保每一次按壓都精準有效;人工呼吸時,學子們耐心指導老人如何規(guī)范開放氣道,讓空氣順暢流入肺部。老人們目不轉睛地看著,眼中既有好奇也有安心——原來急救操作可以這樣細致而溫暖。

在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中,學子們考慮到老人牙齒情況,詳細講解如何安全避開義齒與松動牙齒進行腹部沖擊。一位老人感慨道:“以前總覺得急救很危險,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可以這么小心地保護我們。”學子們則笑著回應:“您的安全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溫情互動落幕共繪健康畫卷
實操環(huán)節(jié),老人們在學子一對一指導下,借助智能急救模擬人教具分組練習。學子手把手糾正動作,細致反饋按壓節(jié)奏與人工呼吸頻率。一位老人激動道:“從沒想過能學會,現(xiàn)在心里踏實!”另一位笑著附和:“以后我也能幫忙了!”學子們深受觸動:“看到您們認真學,一切準備都值得。能多一份安全感,就是活動意義。”
“理論+實操”讓老人在兩小時內基本掌握核心急救技能,更傳遞了溫暖與信任。老人們帶著新技能與安心歸家,學子們收獲服務他人的喜悅。活動如暖陽,照亮老人安全路,溫暖學子公益行,為社區(qū)筑起“愛”的安全防線。
活動尾聲,“急救之星”勛章頒發(fā)儀式掀起高潮。10位表現(xiàn)突出的老人被請上舞臺,勛章佩戴胸前,掌聲雷動。一位老人輕撫勛章感慨:“這是認可,更是責任!”學子簇擁在旁,自豪回應:“您們的用心,讓努力都值!”合影時,老人舉起科學設計的急救包贊道:“貼心!”學子點頭:“能讓急救知識內化于心,賦能老年人健康,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
互動環(huán)節(jié),78歲的老爺爺揮毫寫下“健康青年,昂首新時代!”,稱學子有擔當、是國家希望。隨后以一曲《映山紅》訴說心聲:“這是兩代人的‘雙向奔赴’!”學子眼眶微熱,緊握其手。
夕陽余暉灑滿廣場,活動圓滿落幕。老人們手捧勛章和急救包,踏實欣慰;學子們帶著感動與收獲,堅定了守護生命的信念。這不僅是活動,更是愛、責任與傳承的旅程,播下了永恒的溫暖與希望。
傳承井岡精神續(xù)寫守護華章
此次實踐活動彰顯了青年學子以專業(yè)知識踐行社會責任、傳承井岡山精神的決心。從革命年代的戰(zhàn)地護理員無畏堅守,到新時代護理學子運用專業(yè)知識服務老年人,服務形式雖有所變化,但“生命至上”的初心始終如一。青春力量與紅色基因在此交匯,專業(yè)護理精準對接養(yǎng)老需求,實踐團在井岡山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守護”答卷。實踐團指導老師強調,要讓井岡山護理精神在護老實踐中煥發(fā)永恒活力,助力青年在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