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學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務隊赴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梧川村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由15名師生組成的團隊通過教授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法、開展糧食安全教育、制作中草藥香囊等形式,將中醫(yī)藥文化融入鄉(xiāng)村生活,融入當?shù)乩先伺c兒童。(通訊員:陳婭 劉明圓)
一招一式傳養(yǎng)生 老人樂學五禽戲:
清晨的梧川村文化廣場上,20余位老人正跟隨志愿者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虎撲時要沉肩墜肘,像這樣——"帶隊教師張明邊示范邊講解動作要領。68歲的洪大爺學得格外認真:"這比廣場舞有意思,做完渾身熱乎乎的!"
團隊將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tǒng)功法拆解為"起勢-單式-收勢"三部分教學,每式配合呼吸要領講解。為幫助記憶,志愿者還創(chuàng)編了"白鶴亮翅晾衣服""猿猴摘果彎彎腰"等生活化口訣;顒咏Y束后,村委會決定將五禽戲納入日常健身項目,由受過培訓的村民骨干帶領練習。
糧食安全小課堂 童心巧手制香囊:
"誰知道大米是怎么來的?"在村兒童之家,志愿者王雪用卡通圖片展示糧食從播種到餐桌的全過程。小朋友們爭相回答:"要澆水!""要除蟲!"隨后開展的"認五谷"游戲中,7歲的汪小雨準確區(qū)分了薏米、紅豆等藥食同源食材,獲得了一個艾草香囊獎勵。
香囊制作環(huán)節(jié)最受歡迎。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將丁香、艾葉等藥材裝入繡有"平安"字樣的布袋中。"我要把這個掛在書包上!"9歲的洪子軒興奮地說。團隊特別選用驅蚊安神的藥材配方,既傳承文化又具實用價值。
文化傳承新探索 校地共建謀長遠:
活動期間,團隊與村委達成三項合作意向:在村小學開設每周一次的中醫(yī)藥文化興趣課;建立"小小藥圃"實踐基地種植常見草藥;培訓5名村民作為傳統(tǒng)文化推廣員。村支書洪衛(wèi)國表示:"這些活動讓傳統(tǒng)文化活了起來,孩子們都嚷著要當小郎中。"
夕陽西下時,老人們還在切磋五禽戲招式,孩子們佩戴香囊追逐嬉戲。志愿者陳婭在實踐日記中寫道:"當看到洪大爺糾正同伴'鹿奔'動作時,我突然懂了何為'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