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月19日至23日,蘭州理工大學“固水育綠”實踐團隊深入甘肅省民勤縣,開展以“傳承治沙精神,踐行綠色使命”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入民勤當?shù)鼗哪貛c防沙治沙紀念館,通過實地種植、實驗觀測與歷史溯源,探尋防沙治沙的科學路徑,體悟一代又一代投身于防沙治沙事業(yè)的人們堅守的生態(tài)信念,用青春力量續(xù)寫民勤防沙治沙的新篇章。
7月20日清晨,實踐團隊來到荒漠種植區(qū),開啟耐旱植物種植工作。地表在烈日下泛著白光,稀疏的沙蒿在風中搖曳,隊員們腳踩防沙鞋套,拎著鐵鍬、水桶等工具踏入松軟的沙地。當?shù)刂紊臣夹g(shù)人員現(xiàn)場示范:“種植梭梭和沙柳,坑要挖30厘米深,株距保持1.5米左右,這樣才能提高成活率。”
隊員們圍在一旁認真學習,看著技術(shù)人員用鐵鍬呈45度角插入沙地,旋轉(zhuǎn)半周帶出沙塊,再將幼苗放入坑中,分層培土壓實。“沙漠土壤保水性差,根系埋得太淺會被曬枯,太深又會缺氧,分寸拿捏全靠經(jīng)驗。”技術(shù)人員的話讓大家意識到,看似簡單的種植背后藏著大學問。
掌握基本技巧后,隊員們迅速投入種植工作。兩人一組協(xié)作配合:一人揮鍬挖坑,鐵鍬與沙地碰撞發(fā)出“沙沙”聲響,每挖一下都要對抗流沙的“回填力”,不到半小時,手掌便磨出了紅痕;另一人負責搬運幼苗,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裹著保濕棉的根系,生怕顛簸損傷纖細的須根。
種植過程中,隊員們逐漸摸索出規(guī)律:梭梭苗要保持直立,沙柳則可略傾斜以減少風阻;培土時需用手掌輕輕按壓,既不能留有空隙,又不能壓得過緊阻礙根系呼吸。負責澆水的隊員拎著十升水桶,沿著種植線往返穿梭,每株幼苗精準澆灌 5 升定根水,看著水流在沙坑中打著旋兒滲入深處,才放心移至下一株。

圖為實踐隊員在荒漠中種植梭梭苗。馬灝宇 供圖
隨著太陽升高,沙面溫度逐漸升高,隊員們的衣衫被汗水浸透,又被熱風烘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鹽漬。“以前只在書本上知道沙漠植樹難,親身實踐后才明白,每一株幼苗的存活都凝聚著治沙人的心血。” 一名隊員擦著額頭的汗說?粗酌鐐冊谏车厣贤α,隊員們雖疲憊卻滿心歡喜。
在種植耐旱植物的同時,實踐隊的另一部分成員開展了治沙對比實驗。他們嚴格按照計劃,設(shè)置了三個實驗組:傳統(tǒng)種植組采用常規(guī)的種植方法;草方格固沙組先利用麥草扎出規(guī)格統(tǒng)一的草方格,再在方格內(nèi)進行種植;草方格加SAP組則在草方格的基礎(chǔ)上,添加了保水劑后再種植。
實驗過程中,隊員們分工明確。測量組需要按照“雙軌制監(jiān)測方案”,在固定的三個時間點對土壤含水量進行檢測并記錄各組的幼苗生長態(tài)勢等數(shù)據(jù);操作組的同學則專注于按照各組要求進行種植和后期維護。“我們要通過精準的數(shù)據(jù),來對比不同種植方式的治沙效果,為后續(xù)的治沙工作提供參考。”測量組的同學一邊記錄數(shù)據(jù),一邊說道。
午后,實踐團隊前往參觀民勤防沙治沙紀念館。館內(nèi)的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都訴說著民勤防沙治沙的艱辛歷程。從早期簡陋的治沙工具,到如今先進的治沙技術(shù)設(shè)備;從一代代治沙人在惡劣環(huán)境中奮斗的場景,到如今沙漠逐漸變綠洲的成果展示,無不震撼著每一位成員的心靈。
在展示治沙技術(shù)發(fā)展的區(qū)域,隊員們停下了腳步?粗莘礁窆躺臣夹g(shù)從最初的手工扎制,到后來的半機械化操作,再到如今的機械化作業(yè),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治沙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前輩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治沙,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運用所學知識,為治沙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貢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感慨道。
通過參觀,隊員們不僅了解了民勤防沙治沙的歷史,更深刻體會到了“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求真務(wù)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治沙精神,這讓他們更加堅定了投身治沙事業(yè)的決心。

7月22日,團隊組織了一場小型村民培訓會,邀請附近村落的村民參與,并現(xiàn)場演示SAP材料的保水效果:將少量SAP顆粒倒入水中,原本細小的顆粒迅速膨脹成凝膠狀。成員們用通俗的語言講解SAP保水劑的作用原理,現(xiàn)場演示保水劑與沙土的混合比例:“一小把保水劑,能吸收相當于自身重量50倍的水,慢慢釋放給樹苗。”村民們圍著演示臺認真觀看,不時提出種植中遇到的問題,現(xiàn)場氣氛熱烈。“這個保水材料真管用,以后種梭梭就不用天天澆水了。”一位村民拿著宣傳手冊說。

圖為實踐隊員為村民進行講解。黃蓉供圖
實踐活動接近尾聲時,志愿團成員對此次實踐內(nèi)容進行了全面的成果總結(jié)。他們將收集到的大量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運用對比分析法,對不同實驗組的治沙成效進行評估。當看到草方格加 SAP 組的土壤含水量明顯高于其他兩組時,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讓他們對實驗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次實踐讓我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治沙工作相結(jié)合,收獲滿滿。”參與實踐的同學們紛紛說道。

圖為實踐團隊與當?shù)刂紊臣夹g(shù)人員合影。張文濤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