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7月19日,廣東海洋大學 “百千萬工程”“海繪漁歌” 突擊隊共12名團隊成員赴陽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深入挖掘本土疍家文化的深厚底蘊,學習咸水歌中蘊含的歲月故事與人文情懷,并通過創(chuàng)作主題墻繪、攝制非遺題材短片等方式,讓這份流淌在南海之濱的文化瑰寶得以廣泛傳播,使陽江獨特的風情與魅力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愈發(fā)奪目。
本次活動以 “墻繪萬般疍家夢,歌傳萬縷陽江情” 為主題。7月11日至7月13日,“海繪漁歌” 隊以深入學習疍家文化為目的,走進海陵島江城區(qū)閘坡鎮(zhèn),活動首站,隊員們來到疍家文化展覽館,溯源疍家文化的歷史根脈。隨后,突擊隊來到閘坡漁港碼頭,與當?shù)氐睦蠞O民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談到疍家文化的傳承時,老漁民語重心長地說:“以前出海,一靠膽量,二靠經(jīng)驗,疍家人吃苦耐勞、敬畏海洋的精神不能丟。希望你們年輕人多了解宣傳,讓我們的‘海味’一直飄香下去。”隊員們認真傾聽,其樸實話語中蘊含的深厚情感與殷切期望,讓大家深受觸動,更堅定了弘揚疍家文化的決心。
隊員們認真傾聽疍家故事(圖片來源:黎耀澤)
7月14日至7月18日,在深入研習疍家文化精髓后,海繪漁歌的隊員們精心構(gòu)思出三幅主題彩繪作品。他們首先奔赴江城區(qū)白沙東加油站,依托這里往來不息的人流優(yōu)勢,將第一面疍家文化彩繪墻勾勒成形。緊接著,團隊在陽春市馬水鎮(zhèn)新風村,帶著美化鄉(xiāng)村風貌與傳播疍家文化的雙重初心,潛心雕琢出兩面主題彩繪墻。這些無聲的畫作,正以可視化的文化符號為紐帶,悄然喚醒著村民與游客心中的文化認同,為更深層的情感共鳴默默鋪就基石。
海繪漁歌隊彩繪墻(圖片來源:陳利)
隊員們認真清掃街道(圖片來源:陳利)
7月19日,作為 “1 到 N” 突擊隊的“海繪漁歌” 隊在新風村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在完成彩繪墻繪制之后,隊員們分工協(xié)作,為街道開展全面環(huán)境提質(zhì)行動。
這場 “海繪漁歌” 的實踐,恰是廣東 “百千萬工程” 在鄉(xiāng)村肌理中的生動落筆。當彩繪墻成為引流的 “文化地標”,當疍家漁歌化作增收的 “非遺 IP”,當潔凈村容變身發(fā)展的 “隱形資產(chǎn)”,這些點滴實踐正匯聚成 “百千萬工程” 的鮮活注腳,讓文化 “活” 起來、環(huán)境 “美” 起來,為廣東城鄉(xiāng)區(qū)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寫下充滿溫度與創(chuàng)造力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