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的初秋長袖,到南昌的盛夏熱浪,這趟跨越千里的求學路,我走對了。”2025年8月30日,剛抵達南昌火車站的陜西學子,回憶起兩年前填報志愿的決定,依然難掩篤定。
我與南昌的緣分,始于兩位親人的影響。在深圳工作的姑姑,結識了來自南昌的姑父。盡管姑父因工作繁忙,平日里難得與家人相聚,但他身上展現(xiàn)出的專業(yè)能力與南方人的處事風格,讓我對南方城市產(chǎn)生了最初的好奇。而在南昌讀研的姐姐,更通過家人的轉述,讓“南昌”這個名字頻繁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與學習中,城市的獨特風貌漸漸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記。
填報志愿時,身邊人曾多次勸我慎重——西安本地高校眾多,且南昌的氣候、飲食習慣與陜西差異顯著。但我始終堅持將南昌作為第一選擇:“別人口中的南昌再好或再特別,都不如自己親身體驗。”
初到南昌,這座“英雄城”便給了我一個深刻的“下馬威”。如今再次回憶起開學初的場景,我仍清晰地記得從涼爽的西安出發(fā),抵達時被南昌的高溫“包圍”的驚喜與不適,也記得無數(shù)人問我“為何跑這么遠讀書”時,自己心中未改的堅定。
兩年時光里,我逐漸融入這座城市。從好奇民俗風情,到愛上校園里的一花一木,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與南昌包容的城市氣質,讓我再次愈發(fā)確認當初的選擇無誤。“這里是高中時光的終點,更是我逐夢的起點。”
談及未來,我坦言或許會在畢業(yè)后回到陜西,但南昌永遠是我心中特殊的存在,這里承載著我的本科生涯。“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不為別的,只為重溫這段在英雄城的青春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