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大學(xué)生網(wǎng)報 滁州 8月11日電(通訊員 周鈺蓉)
導(dǎo)語:七月的滁州圖書館少兒區(qū),陽光透過窗欞在繪本上跳躍,彩色粘土的斑斕與孩子們的笑聲交織成夏日序曲。南京師范大學(xué)泰州學(xué)院“紅心研墨”團隊的志愿者們,自7月15日起,用15天的陪伴為這份序曲添上志愿的音符。他們整理書架、輔導(dǎo)閱讀、共做手工,讓書香與溫情成為孩子們暑期最珍貴的禮物。
正文:
2025年7月15日,“紅心研墨”團隊的志愿者們帶著期待與熱忱,走進滁州圖書館少兒閱讀區(qū),開啟為期15天的志愿服務(wù)。每日上午9點至11點30分,他們在這里扎根,以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工作,助力少兒閱讀與特色活動,用行動書寫當(dāng)代大學(xué)生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以細致筑牢基礎(chǔ)
日常工作中,整理教具是每日的起點。孩子們的世界充滿隨性,手工課后的桌面常一片熱鬧:彩筆散落如彩虹碎片,剪刀與膠水“形影不離”,繪本被翻開后“棲息”在書架旁。志愿者們總是耐心收拾:將彩筆按色號歸位,工具分類入盒,繪本按編號上架。這個過程雖重復(fù),卻讓他們懂得:秩序是溫柔的守護,能讓孩子們在整潔中更專注地探索世界。

用陪伴點亮興趣
課堂協(xié)助時,志愿者們是溫柔的引導(dǎo)者。拼音課上,有孩子被窗外的飛鳥吸引,志愿者便輕拍其肩,用“我們一起找找課文里的小鳥”引回注意力;識字環(huán)節(jié),有孩子對著生字犯難,志愿者便蹲在身邊,用“這個字像不像你愛吃的糖果”打比方,逐字帶讀,直到孩子能流利朗讀。這份耐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鼓勵中突破自我。
于創(chuàng)新中守護成長
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動,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第一次“圍棋啟蒙小課堂”上,老師講解完基本規(guī)則后,志愿者們便帶著孩子們在小棋盤上練習(xí)。年紀(jì)較小的孩子坐不住,總把棋子扔得滿地都是,還咯咯直笑。“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志愿者耐心撿起棋子,“每擺對一個‘虎口’,就給你貼一顆星星,集滿五顆就能換一張小卡片,好不好?”小朋友點頭答應(yīng),漸漸專注起來,最后竟能完整擺出一個簡單的棋局。

第二次特色活動是“我眼中的夏天”粘土手工課。志愿者們提前準(zhǔn)備了各色粘土,和孩子們一起捏制冰淇淋、西瓜、小風(fēng)扇。兩周實踐讓團隊蛻變顯著。從最初覺得“協(xié)助”是簡單勞動,到逐漸發(fā)現(xiàn):整理工具是在修煉細心,輔導(dǎo)孩子是在學(xué)會共情,與孩子創(chuàng)作是在找回初心。臨別時,孩子們的粘土作品與那句“還會來嗎”,讓志愿者們明白:付出從不是單向的,他們在溫暖孩子的同時,也被孩子的純真治愈。
結(jié)語:這場暑期志愿,更像一場“雙向成長”的修行。志愿者們帶著“付出”的初心而來,卻在孩子的笑容里收獲了“被需要”的幸福;以為是在引導(dǎo)孩子成長,卻被孩子的坦誠教會了“純粹”的力量。它讓團隊懂得,志愿精神不是“自我感動”的表演,而是“彼此照亮”的真誠——用我的耐心,換你的勇氣;用我的陪伴,換你的信任。這些雙向的溫暖,終將如圖書館的燈光,在記憶里長明,照亮更多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