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大學生網報滁州8月11日電(通訊員 王梓羽)
導語:
7月15日至3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安徽滁州圖書館,圓滿完成為期兩周的少兒閱讀服務專項實踐活動。團隊雙軌并行:一方面賦能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分享專業(yè)洞見、提煉服務策略、優(yōu)化互動機制,助力其精準把握少兒群體需求特質,系統(tǒng)性提升服務溫度與專業(yè)深度;另一方面聚焦少兒成長核心訴求,匠心策劃并落實多元化假期活動與閱讀引導,讓小讀者在書香浸潤中拓展認知邊界、體驗探索樂趣,收獲一個知識充盈、意義豐沛的假期。實踐隊成員同時深度融入圖書館日常運轉,從基礎管理到特色活動全流程參與,切身感悟公共文化服務一線運作的內在邏輯與深層價值。
正文:
7月15日至3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在滁州圖書館開展實踐活動。期間,隊員們通過整理教具、維持課堂秩序、提供個性化輔導,還深度參與圍棋、手工等活動,既為少兒課程提供了有效支持,也在實踐中提升了自身的責任感、溝通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收獲了孩子們真摯的情感反饋和認可。
整備助學,維序導學
每日上午9時,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成員準時現(xiàn)身滁州圖書館少兒閱覽區(qū)。首要之務是精心整備教學資源:散落的手工材料如彩筆、剪刀、膠水,以及各類繪本,經成員細致分揀與歸位,為午后閱讀課及手工活動的流暢開展奠定基礎。
課堂中,成員們肩負維序與個性化助學之責。拼音閱讀課上,當主講教師授課時,實踐隊員敏銳捕捉注意力游離的小讀者,以輕聲提醒或趣味貼紙引導其回歸課堂;面對識字困難的孩子,他們蹲身其側,逐字領讀,直至孩子能獨立拼讀出簡單句子,耐心與技巧并重。

弈趣啟智,塑形共情
周三下午的“圍棋啟蒙小課堂”是實踐隊深度參與的核心項目。首課聚焦規(guī)則筑基,主講老師解析落子、提子要領后,實踐隊員即帶領孩子們在小棋盤上辨識“虎口”與“禁入點”。面對一位習慣性撒落棋子的小女孩,隊員創(chuàng)新引導方式,約定“正確落子一枚即獲一顆星星”,巧妙助其在規(guī)則框架內體味博弈之樂。
二次活動融合粘土創(chuàng)作,主題定為“我眼中的夏天”。實踐隊員與孩子們協(xié)力塑造冰淇淋、艷陽、小風扇等夏日符號;顒又,一位內向女孩反復嘗試捏制圓形未果。隊員見狀,輕柔握住她的小手協(xié)同塑形。一塊雖不完美卻初具神韻的“西瓜”逐漸誕生于掌心。此刻,女孩眼中光芒閃爍,創(chuàng)造的純粹喜悅無聲流淌。
格物育心,知行明理
“紅心研磨”團隊的日常絕非簡單勞力輸出。在依類分區(qū)整理教具圖書時,從清點核對到精準歸位,每一處細節(jié)的打磨都在無聲強化成員的責任自覺,使其具象體悟到條理對事務推進的基石作用。
面對年齡各異、理解力參差的小讀者,如何用童言傳遞知識、如何借有效互動洞察需求、如何依個性特質調適引導策略——這些現(xiàn)實挑戰(zhàn)成為錘煉成員溝通力與應變力的絕佳熔爐。
當與孩子們共塑手工世界,目睹其無拘想象化為掌中作品時,實踐隊員深感觸動:此般純粹的創(chuàng)造場域,宛如重新連通了成年人理性生活中漸趨枯竭的想象泉眼,令其對童真本心與創(chuàng)造偉力有了切膚的再認識。

稚手傳情,問語證心
實踐尾聲,溫情一幕烙印成員心底:多位小讀者將親手捏制的粘土作品塞入實踐隊員手中。那位曾被協(xié)助完成“西瓜”的女孩,依偎隊員身旁細聲探問:“姐姐,下次還能一起做手工嗎?”童真的饋贈與期盼,成為對實踐隊傾情奉獻最澄澈的禮贊。
結語:
為期兩周的滁州圖書館實踐,為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成員鐫刻下珍貴的基層服務印記。他們躬身公共文化服務前沿,在圖書整序、課堂維安、課業(yè)輔導、活動協(xié)作的涓滴實踐中,深切體味到奉獻他人所必需的匠心、恒心與赤子之心。隊員們坦言,此行使志愿服務精神從抽象理念化為具身認知——它凝結于每一件工具的妥帖歸置、每一道難題的循循善誘、每一次俯身的專注傾聽之中。正是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微小刻度上,實踐者以誠摯守護童真成長,以行動傳遞文明溫度,于無聲處綻放出青春最美的志愿光華。
作者署名:通訊員 王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