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煙臺暑氣漸濃,"兵譯風華"實踐隊的隊員們帶著精心準備的教具,走進了曙光幼兒園的大門,開展了一場以兵家文化為主題的故事分享會,實踐隊隊員們在童真的視角里讀懂了文化傳承的密碼,孩子們則在故事與游戲中,悄然汲取著兵家精神的養(yǎng)分。
一、用童趣解碼兵理,讓經(jīng)典"活"起來
考慮到幼兒園孩子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抽象理論難以理解,更習慣通過直觀事物、具體情境學習,且注意力易被趣味內容吸引,喜歡在游戲互動和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實踐隊徹底摒棄了“講理論”的思路,轉而把兵法智慧巧妙藏進故事和游戲里。就像講解《孫子兵法》“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時,實踐隊隊員們沒有闡釋那些深奧的戰(zhàn)略思想,而是帶孩子們玩起“玩具保衛(wèi)戰(zhàn)”:一組孩子想辦法“智取”對方的積木城堡,另一組則守護陣地。當小朋友們在游戲中親身體會到“和對方商量輪流玩”比硬搶更有效時,隊員們便順勢解釋:“古代將軍也覺得,能不打仗就解決問題,才是最厲害的本事呢。”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講解兵家故事 閆藝凡供圖
講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時,實踐隊隊員們帶來了迷你沙盤和騎兵玩偶。當說到岳飛帶士兵訓練時,孩子們自發(fā)站成歪歪扭扭的隊列,學著玩偶的樣子喊起"一二一"。最熱鬧的是"錦囊妙計"環(huán)節(jié)。實踐隊隊員們把"聲東擊西""以逸待勞"等戰(zhàn)術編成簡單的口令,讓孩子們分組完成任務。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假裝去左邊,實際從右邊繞過去"能更快拿到"戰(zhàn)利品"時,眼睛里閃爍的光芒,正是智慧萌芽的樣子。
二、在互動中傳遞精神,讓品格"長"出來
兵家文化里的"勇""智""信""嚴",恰是孩子們成長中需要的品格養(yǎng)分。實踐隊隊員們沒有刻意說教,而是通過場景讓孩子們親身體會。模擬"送信兵"游戲中,要求孩子們把"情報"(一張畫著五角星的卡片)安全送到終點,路上會遇到"障礙"(跨過低矮的欄桿)。
起初,有一個小男生不敢跨過欄桿,急得直哭。隊員們沒有催促,而是讓其他孩子分享:"剛才你們是怎么過去的?"當聽到"像小戰(zhàn)士一樣給自己加油"時,他抹了抹眼淚,攥緊拳頭小聲說"我能行",最終搖搖晃晃地完成了任務。這讓實踐隊隊員們想起孫武練兵的故事——紀律與勇氣,從來都是在嘗試中慢慢建立的。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對小朋友講解游戲規(guī)則 閆藝凡供圖
"軍令如山"的概念,則藏在"聽信號行動"的游戲里。當鼓聲響起時孩子們前進,鈴聲響起時停下,幾次練習后,原本打鬧的小家伙們漸漸懂得:"大家都聽指揮,才能完成任務。"
三、從實踐中收獲感悟,讓傳承"續(xù)"下去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抱著實踐隊隊員們準備的卡通兵法繪本不肯撒手,嘴里念叨著"我要當聰明的將軍"。而實踐隊隊員們,也被這場特殊的"教學"深深觸動。
圖為實踐隊隊員和小朋友們的合照 閆藝凡供圖
實踐隊隊員們一同討論感悟這次活動:"以前覺得兵家文化高深莫測,直到看到孩子們把'知己知彼'理解成'先問問小伙伴喜歡什么',才明白最好的傳承不是照搬知識,而是找到文化與生活的連接點。"
第二天回訪時,老師說幾個孩子玩角色扮演,自發(fā)分配"將軍""士兵",還學著分享會上的樣子喊"團結就是力量"。這讓實踐隊隊員們確信,文化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生根發(fā)芽。
離開幼兒園時,夕陽透過樹葉灑下光斑,孩子們的笑聲還在耳畔回響。"兵譯風華"的含義,此刻有了更生動的注解:所謂"譯",是把千年兵理譯成孩子能懂的語言;所謂"風華",是少年身上萌發(fā)的精神嫩芽。
這場實踐讓實踐隊隊員們明白,向青少年傳播傳統(tǒng)文化,不必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只需用真誠與智慧搭建橋梁,讓文化的力量自然流淌——就像此刻煙臺的風,無聲無息,卻能吹開滿園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