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尋紅色足跡,共續(xù)精神血脈
“自”尋紅色足跡,共續(xù)精神血脈
——自動化學院紅色文化實踐團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25年7月10日至8月5日,江蘇科技大學“紅色文化宣講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分赴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木門軍事會議舊址、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南圪垛紅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江蘇鎮(zhèn)江市鎮(zhèn)江烈士陵園、貴州省遵義市遵義會議會址、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以青年視角為紅色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實踐團隊分為旺蒼分隊,臨縣分隊,鎮(zhèn)江分隊,遵義分隊,寧夏分隊。
旺蒼分隊趙瑞康同學觀看紀錄片《木門會議:紅四方面軍的轉折點》,初步了解1933年木門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紅四方面軍在粉碎國民黨“三路圍攻”后,急需整編擴紅、統(tǒng)一戰(zhàn)略思想。木門軍事會議舊址作為紅四方面軍由弱轉強的關鍵見證,其“擴編擴紅”“停止肅反”等歷史經驗,為新時代青年理解黨的自我革新提供了鮮活教材。“站在木門寺斑駁的磚墻上,我突然明白:所謂紅色基因,不是教科書上的鉛字,而是先輩們用生命踐行的選擇。當仿佛觸摸到了那個時代的青春心跳。木門會議教會我的不僅是歷史,更是如何在當下做出無愧于先烈的抉擇。”
臨縣分隊楊天樂同學表示,這次紅色足跡的活動讓她受益匪淺,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她表示,要傳承革命精神,追溯紅色文化,勉勵自己不斷前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紀念館內,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訴說著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與堅韌。他們身著簡陋軍裝,懷揣理想,“當年用‘小米加步槍’戰(zhàn)勝‘飛機加大炮’,靠的不是蠻干,而是將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對今天鄉(xiāng)村振興中的基層動員仍有借鑒意義。“站在習仲勛同志住過的土窯里,指尖撫過磨出凹痕的木桌,突然明白:所謂‘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千萬個‘王大爺父親’用血肉之軀鋪就的道路。那些泛黃的支前賬本,既是過往的見證,更是未來的路標——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執(zhí)政根基,永遠深扎在群眾的煙火人間。”
鎮(zhèn)江分隊萬繼凱同學閱讀《鎮(zhèn)江革命史話》,梳理出鎮(zhèn)江籍烈士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的貢獻數據。完成烈士墓碑的除塵、花束整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苦卓絕、戰(zhàn)場上的英勇無畏,深深打動了他?吹郊t軍用過的簡陋生活用品和戰(zhàn)斗裝備,不禁感慨萬分,更加珍惜今日幸福生活。萬繼凱同學表示“當我在烈士墓前擦拭浮塵時,指尖觸碰到冰涼的大理石紋路,我望向革命烈士紀念碑不禁感悟‘每一滴汗水都是澆灌自由之花的雨露。’那些曾被視為‘考試重點’的歷史事件,此刻化作具象的生命故事——原來革命精神不是遙遠的符號,而是無數青年用生命書寫的青春答卷。”
遵義分隊王慎之同學駐足于27平方米的會議原址,觀察復原的柚木長桌、20把折疊椅及荷葉邊煤油燈,王慎之同學表示:“站在柏輝章公館的柚木桌前,指尖撫過周恩來用過的硯臺,突然明白:真理不是寫在紙上的教條,而是先輩們在血與火中淬煉出的行動指南。當重現‘常委分工’的激烈辯論時,我觸摸到了歷史與未來的共振——這或許就是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的密碼。”
寧夏分隊張帆同學對比盤山戰(zhàn)役與湘江戰(zhàn)役:前者以“智取青石嘴”實現輕裝突圍,后者因“強渡湘江”付出慘重代價,領悟“靈活機動戰(zhàn)略”的重要性,在調研筆記中寫道:“長征的勝利,是軍事智慧與群眾路線的雙重勝利。”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以“勝利之山”為精神內核,其展現的堅定信念、團結奮斗精神,為新時代青年理解黨的初心使命提供了鮮活教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六盤山精神始終指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當重現青石嘴戰(zhàn)斗的硝煙時,我忽然讀懂毛主席‘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深意——所謂‘好漢’,不是征服自然的高度,而是超越自我的信念。那些被毒水奪去生命的年輕戰(zhàn)士,用生命警示后人:長征精神不僅是勇往直前,更是對生命與責任的敬畏。而今天的我們,要用科技之光照亮歷史塵埃,讓紅色基因在數字原住民的血脈。”
此次暑期實踐,團隊跨越五省,從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木門軍事會議舊址,到長征勝利的“勝利之山”六盤山;從遵義會議的轉折之地,到鎮(zhèn)江烈士陵園的英烈忠魂,每一處紅色地標都是鮮活的黨史教材。在木門軍事會議舊址,我們深刻體會到“靈活機動、敢打必勝”的軍事智慧;在南圪垛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扎根群眾、艱苦奮斗”的為民情懷;遵義會議會址的決議手稿與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刻,更讓我們領悟到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堅定信念的精神內核。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以專業(yè)知識為橋梁,探索紅色資源活化路徑,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讓革命精神融入青春成長。
社會實踐推薦